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昔日华清帝王宫 今朝工勘展风流

分类:
总队新闻
来源:
陕西总队
发布时间:
2015/02/02 11:17

         ——陕西总队工勘院华清池项目部侧记

 

 

  位于西安临潼的华清池是名扬世界的国家5A级旅游胜地,在这里,上演过唐明皇与杨贵妃传颂千古的爱情故事;发生过改写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的“西安事变”,而今天,正在见证着陕西总队基础施工和地质灾害治理产业创新发展、不断成长壮大的历程。

 

  

    基坑施工

 

  

                   基坑支护            注浆工程

 

  在陕西总队工勘院华清池项目部,35岁以下的年青人占了百分之九十以上,这是一支年轻富有活力的队伍。

  从2011年10月至今,华清池项目部借助陕西旅游集团倾力打造盛唐文化的有利契机,紧随景区开发建设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地茁壮成长起来。四年时间里,项目部的年青人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共完成了二十余项工程勘察、灾害治理及基础施工项目,向业主提供了从前期咨询、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到后期保障的一条龙优质服务,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实现陕西总队产业创新的发展战略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组建

  2011年10月,陕西总队工勘院在圆满完成华清池芙蓉园改扩建工程勘察任务基础上,接受陕旅集团委托,承担了芙蓉园改扩建的边坡支护设计及施工项目,工勘院抽调年青技术人员李向阳、柴卓等同志负责该项目的实施,由此,华清池项目部正式组建成立了。

  从工程勘察转型到岩土设计及基础施工,华清池项目部在新的领域中迎来了新的挑战。接受任务后,项目部的年青技术人员勇于面对困难,敢于承受压力,利用各种机会向业内专家虚心请教,参考了大量技术规范和设计资料,经过实践的锻炼很快成长起来。

  在芙蓉园改扩建边坡支护微型桩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杂填土与硬岩混杂,成孔十分困难。项目部的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一起动手想办法,最终创造性地运用了先小孔注浆加固,再风钻成孔的办法,达到了理想效果;在华清池灯槽加深施工中,碰到了地下水大、原有桩位偏移等困难,同志们一连十几天吃住在工地现场,反复调研论证,最终确定了运用内外双泵降水、逐层防水、由上至下逆向作业的施工方案,确保了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得到了业主方的高度赞誉。

  一年时间里,项目部共独立完成了华清池芙蓉园改扩建边坡支护(一期)、九龙湖设备提升土建配套等3个大型工程项目,为业主方提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也为今后的长期友好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成长

  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是华清池项目部的快速成长阶段。

  通过锻炼和磨合,华清池项目部逐渐成熟起来,建立起了从项目筹备、施工组织、技术论证、现场管理、安全防护、后勤保障等一整套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这一年里,项目部共完成了华清池骊山山坡地带边坡加固(二期)、华清池八号院边坡防护、九号院桩基施工、九龙湖液压升降基坑支护等7个项目的勘察、设计及施工任务。

  去过华清池的人一定都对这里每晚上演的场面恢弘震撼人心的历史情景大剧《长恨歌》记忆尤深。该剧以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名作《长恨歌》为蓝本,将骊山做为背景、九龙湖做为舞台,真实再现了唐玄宗李隆基与杨玉环凄美绝伦的爱情故事和大唐王朝的鼎盛繁华。

  为了提升《长恨歌》的演出效果,陕旅集团决定对舞台和观众席的硬件设施进行整体改造。通过前几个项目的良好合作,业主方选择了华清池项目部承担本次改造施工中的关键—九龙湖液压升降基坑支护工程。该工程能否及时完工,直接关系到后续的设备安装能否顺利实施,也直接关系到下一个《长恨歌》演出季能否如期开始,对于业主来说,这一工程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在工期和进度上对项目部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

  2012年12月初,项目部的施工队伍进场开始进行施工准备。此时已步入深冬,骊山脚下更是寒风冷冽。由于气温很低,湖底的淤泥已冻结成冰,给清淤开挖造成了极大不便。为确保工期,项目部集中调集施工人员和挖掘设备昼夜施工,经过几天几夜的连续奋战,终于圆满完成任务,为下一步工程的顺利开工打响了头炮。

  在基坑开挖支护施工中,由于基坑深度达10米,且紧贴原有砖木结构的古建筑文物,一旦沉降变形,对古建筑造成的破坏将无法估计。项目部同志们经过调研论证,最终确定先支护后开挖,分段开挖、分段支护、分段回填的综合处理办法,确保了古建筑变形在允许范围内,顺利完成了基坑开挖支护工程。

  结合岩土领域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项目部优化技术流程,采用了钢结构内支撑加固既有基坑的设计方案,既确保了加深开挖基坑的稳定,还能有效缩减工期。施工中,钢护筒安装是整个工程的重中之重。九龙湖地质环境复杂,地热资源丰富,开挖的桩基基坑底部温度高达40多度,外面寒风刺骨,基坑里面却是湿热难耐,在下面工作的时间不能超过30分钟。安装过程中,施工人员克服困难轮班作业,终于如期的完成这一关键节点的施工任务。

  在基坑加固喷砼作业时,深达十几米的狭小基坑内充满了噪音和粉尘,让人连眼睛也睁不开,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施工人员始终坚守岗位,精心作业。当业主方领导到工地视察时,看到此情此景,也不由竖起大拇指,为项目部的敬业精神所钦佩。

  为了确保工期,项目部施工人员轮流倒班24小时连续施工,技术人员每天工作时间都在16小时以上,同志们白天在现场指导施工,晚上还要连夜整理出施工资料,同时还要完善设计变更、做签证、与业主方和监理沟通。在那段时间里,能够倒在床上好好睡上一觉是项目负责李向阳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力量能让他们坚持下来,用李向阳自己的话说:是因为责任和那种努力过后的成就感,看到施工成果顺利通过验收,就像是看见自己的孩子一样心疼和幸福,在工作中投入的感情越多,收获的喜悦就会越多。

  2013年1月20号,九龙湖液压升降基坑支护工程顺利完工,开始重新蓄水。湖面上,龙吟榭和骊山的倒影起伏荡漾,湖光山色再次呈现在游人面前,仿佛那40多个日日夜夜连续奋战的壮观场面从未发生过一样。4月1日,2013年首场《长恨歌》在九龙湖上顺利开演,这是对华清池项目部全体人员辛勤劳动的最高奖励!

 

三、壮大

  2013年10月至今,是华清池项目部的发展壮大阶段。这一年,项目部配合华清池景区的开发建设,实施了骊山山坡地带边坡加固(三期);文华殿、御膳宫及九龙湖三四号灯架基坑支护;华清池综合楼东侧边坡支护及桩基施工;骊山老鸦沟危土体防治加固等十余项工程项目。

  通过前两个阶段的锻炼,项目部的年轻同志积累起来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已经成长为基础施工和地质灾害治理的行家里手,不仅能够独立承担勘察、设计、施工、管理、外协等方方面面的工作,还能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和景区建设的需要创造性开展工作,想在业主前面。在骊山山坡地带边坡加固和老鸦沟危土体防治加固的项目设计中,根据景区景观和《长恨歌》演出需要,技术人员主动提出科学合理的整体规划解决方案,使得业主方既能够做到项目投入经济合理,确保工程安全可靠,还能最大限度维持自然原貌和人文景观,得到了业主方和评审专家的高度赞誉。

  期间,项目部还面向市场,在地质灾害治理和基础施工领域不断扩大经营成果,先后承担了西安绿地集团香庭项目基坑支护工程设计及施工;陇县李家河曹家嘴滑坡勘察设计及监理;陇县龙门洞、范家营边坡防护工程勘察设计及监理;少华山龙首阁边坡勘察及设计;陇县“十二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2航站楼跑道注浆加固;安康市移民搬迁点地质灾害勘察设计;山西永济北化关铝有限公司质检楼纠偏加固等10余项工程项目,为社会奉献了一个又一个精品工程,在陕西省的基础施工和地质灾害治理市场上牢牢占据了一席之地,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确保工程质量和实现技术创新,永远是项目部年青技术人员追求的目标。在九龙湖灯架基坑支护工程中,应《长恨歌》演出设备安装方要求,需在深10米,平面尺寸仅6米×8米的两个灯架基坑中各安装4根22米长,直径1米、壁厚1厘米、重达4.5吨的钢护筒,要求钢护筒垂直度不能大于总长度的1%,水平间距误差不能大于3厘米,否则将影响灯架升降系统的安装,施工难度之大前所未有。项目部经过论证,确定了先预钻直径1.3米,深25米的钻孔,放置好护筒后,再用高压注浆法填筑护筒与钻孔之间的空隙,最后再恢复灯架基坑的施工方案。钻孔垂直度、钻孔水平位移、吊装垂直度、高压注浆对钢护筒的扰动是施工中需要解决的最大困难,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出现无法挽回的损失。2个月里,项目部全体人员在工地现场熬过了不知多少个夜晚,经过不懈努力,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终于顺利完成施工,业主还为此专门为项目部设宴庆功,发放了特殊奖励。项目经理李向阳在总结时说:这个项目的完成,对工勘院有着里程碑般的意义,为今后在基础施工中做好质量控制积累了教科书级的宝贵经验。

  在陇县李家河饱水浅层牵引式滑坡治理设计工作中,项目部改变常规的抗滑挡墙/抗滑桩加仰斜排水孔的支挡排水设计思路,结合滑坡特征和工程性质,并综合考虑社会经济效益影响,大胆创新,采用抗滑键加支撑盲沟的综合支挡排水措施,既有效稳固滑坡,消除对周边村民威胁,同时还可以将治理后的滑坡表层复垦为农田,实现增产创收的社会效益,受到宝鸡市政府、评审专家和当地村民的一致好评,并被推广为宝鸡地区类似移民搬迁诱发滑坡地质灾害治理的典型样板工程。

 

四、闪光

  从工程地质勘察产业向基础施工、地质灾害治理产业延伸,是陕西总队创新发展理念,实现产业转型的战略发展方向,华清池项目部以总队发展战略为指导,肩负起了产业创新的重任。工作中,项目部的年青人努力学习,勇于实践,把挑战和压力转化为动力,脚踏实地不断前进,展示着智慧和力量,实现着人生的价值。

  四年来,华清池项目部的年轻人用自己的双手,为社会奉献了涵盖地质勘察、工程设计、基础施工、灾害治理等领域的二十余项大中型工程项目,创造了近亿元的产值。在这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背后,有着许多平淡却令人感动的故事。

  项目部负责人李向阳今年33岁,个子不高,不善言谈,“干好总队的事业,成就自己的人生”就是他经常说的一句话。2013年,李向阳的父亲因伤卧床,祸不单行,母亲也因摔倒造成脊椎骨折,但这时工地的施工又到了关键阶段。为了不影响工作,李向阳干脆就在工地附近租了间房子,将两位老人从蓝田老家接来,他白天在工地指挥施工,晚上回来照顾卧床的父母。精神上的压力和身体上的疲惫没有让李向阳退缩,反而正是通过这样的艰难考验,让他很快成为总队出类拔萃的技术和管理骨干。柴卓是近年来新分配到总队工作的年青大学生,担任项目部的技术负责,华清池项目几乎所有的施工图设计均是出自他的巧手。为了不影响工作,柴卓一再推迟婚期,西安与临潼相隔不到60公里,可是就算孩子出生,他也难得回来看望几天。还有年青的技术人员刘先成、王伟等同志,什么时候在办公室看到他们都是行色匆匆,不是刚从工地回来,就是准备出发奔赴下一个工地。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四年的锻炼和洗礼,华清池项目部的年青人逐渐成长起来,言谈举止间,能够感受到他们成熟自信的力量。从华清池项目部,走出了集团劳动模范李向阳、总队优秀共产党员柴卓等一批先进模范人物,相信在未来,华清池项目部的年青人一定会创造出更加骄人的业绩,推动陕西总队的创新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长恨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