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改革心路》有感
《改革心路》是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宋志平投身国企改革开放40年的心路历程缩影。宋董事长用他独有的温和感人的方式娓娓道来中国企业的改革故事,呈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国企改革画卷,读后令我感慨不已。
本书的特点不仅在讲述故事,它的精髓和价值更多的体现在宋董事长通过自身身为央企一把手多年来的改革经历,对国企40年改革历程中国企脱困、规范治理、创新发展、改制上市、资本运营、行业整合、混合所有制改革、国企党建、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命题予以生动还原,对国企改革经验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反思。
纵览全书,宋董事长带领北新建材、中国建材和国药集团一路走来,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强到优,无一不映射出“用心”和“坚持”二字。
他的“用心”体现在强烈的责任感上。当年北新的产品在仓库中大量积压,他心急如焚,便毅然决然由技术员转至销售,凭借对产品性能特点的了解打开了新产品的销路。后来工厂经营困难重重,他勇挑重担出任厂长,带领北新背水一战,克服重重困难终度过资金危机,实现A股上市,成就了今天全球最大的石膏板公司。北新上市后,他临危受命出任即将破产的上级单位中新集团(后更名为中国建材集团)总经理,利用资本市场通过联合重组快速成长,领路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建材行业转型发展,积极贯彻“一带一路”国家愿景,让中国建材始终走在时代潮流最前沿。期间他又出任国药集团董事长,打破思想桎梏,提出“打造中国一流医药健康产业集团”定位,把研发、制造和贸易结合起来,并进军医疗健康领域,推动了央企医药资源“四合一”重组,不仅先后将两家央企带入世界500强,更在市场的激励中催动了治理体系和内部机制的革命,带领中国材料行业和医药健康行业驶向更广阔的天地。
2014年,中国经济出现下行,对建材等基础材料影响较大,宋董事长辞去国药董事长一职,怀着对中国建材的深深眷恋回归,全心全意带领中国建材走出行业低谷,开启新的征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事业新辉煌。2018年,中国建材集团公司和中国中材集团公司顺利重组合并,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了重组整合,平稳而迅速。每一步,他走得用心而坚定。宋董事长说:“责任感是领导人的基本特质。”是责任感让他在企业艰难时期挑起一个又一个重担,也是责任感让他坚守初心持之以恒将国企改革进行到底。
他的“用心”体现在善于学习勤于思考上。宋董事长的央企改革之路是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走出来的,他善于学习,洞察先机,勇于创新,勤于思考,更举一反三。在北新时期,力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制上市、引进先进管理体系、“四位一体”战略,使得北新建材成为独树一帜的新国企,为迈进全球一流石膏板公司奠定坚实基础。中国建材和国药时期,他经过反复思考和实践,提出了股份多元化、规范的公司制和法人治理结构、职业经理人制度、内部市场化机制、外部市场化运营的“央企市营”模式,为国企市场化经营指明了方向;在他的领导下,重组8家央企和上千家民营企业,带领中国建材和中国医药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实现了涅槃重生。舌战群儒、重组建材院、香港上市、汪庄会谈、三盘牛肉、收购滨州水泥厂、四合一重组等经典案例,“三五”管理整合模式、“三三制”董事会结构、市场竞合、错峰生产、八大工法等重组做法,“央企的实力+民企的活力=企业的竞争力”、“三七”股权模式、打造共享平台等混改经验,这些高瞻远瞩、独具特色的探索为国企的创新改革发展和过剩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宝贵借鉴。
他的“用心”体现在以人为本上。人是企业的根本,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做厂长时,他竭力弄清员工关心的事,再忙也要到车间转转和工人们聊聊,每天都去食堂排队打饭,还给员工改善办公环境、配班车、盖宿舍、办运动会……激发了员工的热情,看似普通的事却在改革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让企业焕发生机。因此他提出企业是人,企业靠人、企业为人,企业爱人的文化理念,并适时推行员工持股,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了企业活力和创造力。
他的“用心”体现在包容情怀上。中国建材是包容的文化,人文环境是“三宽三力”,三宽是待人宽厚、处事宽容、环境宽松,三力是向心力、亲和力、凝聚力。宋董事长自身处事决策也充满了包容的思想。当年成立南方水泥时,宋董事长在浙江收购四家水泥企业时没有一味抄底,而是考虑被收购企业的感受,端出“三盘牛肉”以诚心诚意的条件打动了大家,心甘情愿加入中国建材,后面在收购其他水泥企业以及进行行业重组时,处事决策之中也处处体现了包容的企业文化。中国建材集团公司和中国中材集团公司重组合并时,在极短的时间内平稳而迅速地完成了重组整合,这其中,中国建材集团团结向上、和谐包容的企业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的“坚持”体现在改革恒心上。刚做北新厂长的头一个春节,他就因厂里资金缺乏等问题愁得6天不说话,后来带头集资救厂挺过难关。在国企脱困的日子里,他不忍让550个职工下岗,于是把自己逼上梁山,用业务的发展生生“造”出2000个工作岗位。在面对改革发展中的关键时刻,他急得整夜失眠,眼内出血,坚持带领企业做强质量、做响信誉,一次次化危为机。中国建材在他的带领下蒸蒸日上,但他却是从“弹坑”里一点点爬出来的:任命会上收到逼债通知,联合重组被质疑“疯了”,金融危机时的重重压力,发展混合所有制一路悬着心……难题接踵而至,他一个个承受又一个个破解。改革不是轻车熟路、繁花似锦,从来都险象环生、布满荆棘,惟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带领企业一路勇往直前,开启辉煌新时代。
他的“坚持”体现在创新发展上。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生命力。无论是北新建材的技术提升产品升级,还是中国建材的转型升级,从做强内地市场,到克服万难实现香港上市,再到进军全球领域,一路走来都是围绕着创新展开的。宋董事长认为,企业整体的持续创新非常重要。他将中国建材的创新分为三种模式:模仿式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在创新)、集成创新(把各种好的要素收集起来,模仿创新+自主创新)、完全自主创新。中国建材正式在这三种模式的丰富组合中不断探索出一条顺应时代发展的高质量创新之路,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走向世界一流。
他的“坚持”体现在自律自强、甘于奉献上。20年前任北新厂长时,上级分的房子他一间不要、发的奖金他一分不取,全部作为对员工的奖励。20年后的今天,他没有周末概念,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工作、读书和思考就是他生活的全部。
他的“坚持”体现在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央企有四个属性,坚持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主动承担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党的领导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在国有企业里,党组织的作用是“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做好党建工作能够推动企业中心工作,促进队伍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由于党委的把关,企业的重大决策也更加谨慎细致。多年来,中国建材一直强调要把党建帐和经济账和成一本账,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努力做到“四个结合”,把党建工作同企业经营、规范治理、企业文化、廉洁从业相结合;弘扬“四种文化”,把党建文化同企业文化、安全环保文化、廉洁文化融合在一起,为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实现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他的“坚持”体现在承担社会责任上。多年来,中国建材致力于做有品格的企业,在环境保护、热心公益上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环境保护方面,中国建材始终坚持环境、安全、技术、质量、成本的价值排序,秉承原料尽量采用城市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生产过程零排放、产品绿色健康的绿色健康环保生产原则。热心公益方面,在汶川玉树、九寨沟等大地震中,中国建材第一时间捐助轻型房屋、修建医院、派出救援队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同时员工自发捐款向灾区人民献爱心;建材集团还在安徽石台、宁夏泾源、云南昭通的5个对口县区全力帮扶当地百姓脱贫致富。
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导,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最近,网络就一条消息出现热议,年逾90岁的水稻之父袁隆平和90年网红博主李子柒共同当选了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推广大使”。我们不论年龄不论背景,这两个人勤勤恳恳工作,认认真真生活,他们一个用毕生精力种出了沉甸甸的丰收之喜,一个不遗余力拍出了稻香鱼肥的乡村之美,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却讲好了中国故事。宋董事长也是如此,他用40年的坚持不懈奋斗不息讲述了以中国建材为代表的中国国有企业恢弘改革故事,振奋了无数国人精神。
(文 谭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