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见证建材地勘陕西总队发展
有那么一群人,风餐露宿,居无定所;有那么一群人,不畏艰险、迎难而上;有那么一群人,刻苦钻研,开拓创新;有那么一群人,吃苦耐劳,与寂寞相伴,塑造了一支勇于担当、敢于拼搏、善于创新、甘于奉献的优秀地勘队伍——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陕西总队。
七十年沧桑巨变中国崛起,七十年日新月异地勘腾飞。陕西总队自1956年建队以来走过了六十余载春秋岁月,六十年风雨征程,六十年砥砺奋进,六十年跨越发展,我们陕西总队谱写了一个又一个催人奋进的地勘故事,见证了地勘行业的辉煌历程。

雪域高原的雄鹰们

谱写中巴友谊新篇章
我们的足迹遍布银装素裹的雪域高原,于超高海拔地区克服了高原缺氧、天寒地冻、负重上下山等种种困难,完成了青藏铁路西宁-托勒段、江河-天棚段增建二线工程工程勘察和西藏日喀则拉孜县水泥用灰岩矿详查任务;我们的身影穿梭在热带雨林气候的陡峭山林,克服了闷热潮湿、险峻地形等恶劣客观条件,完成了老挝万象水泥用灰岩矿勘查项目;我们走出国门,一路勇往直前来到阿尔及利亚、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喀麦隆,在语言不通、交通不便、水土不服、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条件下不忘初心,守护国家荣誉,咬牙坚守野外一线,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圆满完成了任务、为开拓海外市场做出突出贡献;我们踏遍了秦岭每一道奇险瑰丽的山梁沟壑,从旧宅腾退搬迁复垦到粮食功能区划定、土地整治勘测规划再到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我们担负起守护国土的重任,用双脚丈量国土,用赤子之心书写对祖国的忠诚。

我们是非金属矿找矿领域的行家里手,从事的非金属矿勘查涵盖了水泥用石灰岩、石盐、石墨、玉石、金刚石、方解石、石膏、萤石等约31种,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非金属矿产资源支持。我们探明目前全国石盐矿床中单体储量最大的一个,潜在经济价值超过4万亿元;我们在洛南县取得的“秦紫玉”矿勘查成果,使得陕西省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矿种也由91种增加至92种,并主编了陕西省地方标准《秦紫玉》;我们编写的《中国矿产地质志·陕西卷·非金属矿产》是《中国矿产地质志·陕西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今后陕西省非金属矿地质勘查、矿证管理及非金属矿研究理论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顺应国家发展需要,加速地勘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支援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在陕西扶风、眉县、泾阳及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遂平等地,我们进行矿山修复,通过覆土栽植、喷播覆绿使矿山重新披上绿色,为改善和恢复生态环境、建设绿水青山的美丽中国做出应有的贡献;我们进军旅游地质领域,在韩城少梁塬史记长廊、华清宫、少华山、骊山等旅游景区内进行环境和地灾治理施工等,为景区的开发保护、为陕西省的旅游事业的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我们是拼搏进取、攻坚克难的代表,在众多重大工程及基础设施,无论铁路、公路、隧道还是机场、桥梁、民用建筑的工程勘察基础施工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全国百名“最美地质队员”张光荣(左)、优秀青年职工(右)
我们重视技术质量,紧跟行业发展,努力提升技术手段,物探、化探、数字填图、无人机等先进手段的运用为地质勘查的进一步发展增添了助力;我们注重人才力量,培养了一大批善于钻研、勇于担当、实绩突出、具有优秀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开拓市场、生产经营、成果质量、技术进步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我们两个文明建设硕果累累,全国先进地勘单位、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央青年文明号、全国百名“最美地质队员”、省部级劳动模范、劳动竞赛标兵岗位能手、优秀共产党员及党务工作者……先进事迹模范人物层出不穷。
七十年地质精神传承不灭,七十年艰苦创业坚守初心,七十年跨越发展续写辉煌。新的历史时期,陕西总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与祖国共奋进,与地勘行业共奋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拼搏,在新时代的历史征程中扬帆起航,再创总队地勘事业新的辉煌,以更加优异的答卷向新中国七十华诞献礼!
(文 谭雨婷)